不少适配中档CT机型使用的球管,管壳的常用结构是金属壳在中间,阴极、阳极两端是玻璃。而TrueRay 500/600及TrueRay 500+采用的是中间金属壳、两端为陶瓷的结构,这样设计的缘由是什么呢?
TrueRay 500
一、热传导为最主要散热方式
在启动设计TrueRay 500之前,我们观察到,其所适配的CT机型常用来进行腹部及盆腔的增强、颅底和胸肺部长跨度平扫。上述需求,通常需要CT机以40kW以上的功率,扫描时长超过20秒;而增强扫描,意味着几乎以同样的功率增加一次平扫。如果TrueRay 500肩负这样的“重任”,依据穆勒-奥斯特坎普方程,以20秒计,盘面、轨道和焦点的温度大致分别为730℃、1,350℃和2,100℃。TrueRay 500/600使用的是液态金属轴承,靠热传导散热是强项,正适合高功率应用场景。由于热辐射在TrueRay 500/600并不重要,故一开始就直接选择了陶瓷。
二、机械强度更适合高转速机架
现代CT机机架转速越来越快是一个显著趋势。球管在高机架转速下,依据a=4π2f2r计算,承受着10-40倍重力加速度的向心加速度。相对原来0.8-0.6秒/周转速的经济型CT机来说,球管对机械强度的要求成倍提高。根据某品牌陶瓷参数,其屈服强度为近300兆帕。而TrueRay作为产品平台,提前预留了适配高机架转速的发展空间,积累了丰富的陶瓷应用工艺经验。
三、消除背向散射电子返回阳极的几率
热阴极发射的电子束高速撞击阳极靶盘,产生了大约30-40%的背向非弹性散射电子。接地的金属壳吸收了其中的大部分,使其不会再反弹回阳极,以免无谓地产热和产出能量较低的X射线。对于阴极、阳极两端保留玻璃壳的CT管来说,管芯内部热阴极、高温合金靶盘蒸散出的金属蒸气(主要是钨)会在玻璃壳内壁形成金属薄膜,在电场作用下带负电。这种现象产生了两个负面效果:一是增加“打火”数量,二是重新推动电子返回阳极,产热并产出低能散射线,增加阳极靶面散热负担。相比之下,陶瓷由于具有的多孔性、复杂的多晶结构,可以“俘获”低能背向散射电子用以填充其原子不饱和的电子最外层,减少电子反弹,呈现出“吸收”效果。
玻璃管内壁因金属膜打火形成开裂
背向散射电子作用范围示意
四、高介电强度
陶瓷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高介电强度。某品牌陶瓷提供的数据,其介电强度达到35-38千伏/毫米。这对于老练及处于工作状态下的CT球管意义很大。对于双端高压CT球管,阴极、阳极各自近70千伏的对地电势差,高介电强度可以很大程度上起到屏蔽作用,减少对管芯外放电“打火”的概率。
五、吸附残气
CT球管排气过程结束时,会对管子进行封离。封离后,CT球管高温工作时,内部部件释放的CO、H2、CO2、CH4等残气,通常只能靠吸气剂消除。而使用大面积多孔高纯度陶瓷,可以对部分残气进行物理吸附,维持管内较长时间的真空度。
** TrueRay 500及TrueRay 500+可替换Dura 422,适配机型Somatom Emotion 16、Somatom Scope Power;
TrueRay 600可替换Dura 688,适配机型Somatom Perspective 64/128